阿里康网
健康资讯
快速搜索

失智老人逐年翻倍 人大代表建言设立记忆门诊

2015年02月09日


迷路走失、上错公交车、忘记家人……随着老龄化加剧,失智老人的问题引起更多关注。让失能失智老人有尊严地安享晚年,可以最大限度的得到社会各界人员的关心和爱护,国内已有多地纷纷探路人大代表建议对老年认知障碍症老人进行专业的确诊与治疗,并进行健康服务管理,提供长期有效的医疗服务保障。

失智老人,俗称老年痴呆症患者,以记忆障碍、失语、失用、失认、视空间技能损害、执行功能障碍以及人格和行为改变等全面性痴呆表现为特征。

此前有媒体报道,中国在2010年有65岁以上老人1.19亿,是世界上唯一老年人口过亿的国家,也是痴呆症患者最多的国家。

杭州市人大代表、杭州市基督教女青年会总干事介绍,失智老人护理服务难度相对较大,尤其在失智老人失能之后,照料服务更为困难。加之现实情况中,极少有福利机构愿意接受认知障碍症老人入住,对已经入住的老人发现患认知障碍症后,也只能进行“强制性”的照顾。

逐步在社区建立记忆门诊,给予失智老人早期进行准确诊断,寻找患者可能的病因,维护患者脑健康,尽早处理记忆问题,让发病时间延续到最长。

“由于认知障碍症病的发病到失能时间一般最长十年,如能及时的治疗照护和辅助锻炼,能让发病时间延续到最长,而目前的统计,中国认知障碍症老人从发病到失能持续时间在4-5年左右。”

此外,她还呼吁关注老年认知障碍症老人群体的基本生活保障,尽快建立长期照护的服务体系,倡导社区和家庭的增能服务功能,并且提高全社会对于认知障碍人群的认知度,实行真正意义上的老有所养,让老人的生活质量得到保障。

杭州市人大代表,杭州西湖博物馆副馆长杨鸣认为,失智老人无法得到有效照顾,有着“医养结合”功能的养老机构数量过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的康复床位不足的原因。

“挖掘整合区域内的存量闲置资产进行改扩建,鼓励社会力量创办专门接收失能、失智老人的,具有医、护、康功能的养老服务机构,并在政策上给予一定的倾斜。”关爱失能失智老人从我做起,我们应该在工作的闲暇之余,多抽时间到失能失智老人身边,照顾他们,陪他们聊天,谈心,让他们在晚年能够更好的感受到社会各界对他们的关心,让他们充分感受到我们带给他们的爱,让他们他一开心快乐的度过自己的晚年生活。在这方面已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值得学习借鉴。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