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康网
健康资讯
快速搜索

中国政府投入近百亿发展听力康复事业

2015年02月12日


内容提要: 2011年,由卫生部等7个部委和中国残联制定的《听力语言康复“十二五”实施方案》,一经发布,即引起社会广泛的关注。“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将听力语言康复工作...

中国政府投入近百亿发展听力康复事业

2011年,由卫生部等7个部委和中国残联制定的《听力语言康复“十二五”实施方案》,一经发布,即引起社会广泛的关注。“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将听力语言康复工作纳入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事业发展规划,统筹布局,协调实施。”从战略层面,将听力康复工作提升到如此重要的地位,并成为政府事业规划的一部分,充分显示了中国全面支持和发展听力康复事业的决心和远见。

受中央政府委托,中国残联根据《实施方案》的任务目标和基本原则,制定出配套的实施办法,并于2012年3月公布。这份长达4200字的任务书,由6个部分组成,涉及任务目标、时间要求、具体措施和经费保障等,同时还附有三份统计报表:分别是:“十二五”听力语言康复任务分配表、“十二五”新收训聋儿、贫困聋儿救助、家长培训登记表和“十二五”听力语言康复统计汇总表。从“实施办法”文件的总体设计原则看,基本体现了国家“十二五”规划务实的基本精神,尤其在具体任务目标实现的方法和经费保障等方面,反映出中国政府的实力和提高听障儿童康复能力的勇气。

对这份“实施办法”中提到的任务分解以及涉及的经费预算进行分类,共有四个主要的项目开支,分别是人工耳蜗植入和训练、助听器验配和培训、儿童听力康复训练和家长培训、听力康复中心建设和人员培训。其中在人工耳蜗项目中,政府将在器械采购、手术补贴和康复训练补贴三个方面,至少投入近18亿元,其中人工耳蜗器械采购所占比例最大,近14亿元,其次是康复补贴:2.36亿元和手术补贴:2亿元。

在助听器方面,政府将为18000名儿童采购36000台助听器、为5000名成人采购5000台助听器,共计41000台助听器,总金额超过2.15亿元人民币。

在听力康复方面,总体预算为4500万元,包括为10万听障儿童每人补贴150元的语训费和3000万元的家长培训费用。

显然,在以上三个方面,投入最多的是人工耳蜗,这反映出残联负责的主要是0-6岁的听障儿童。

不过,根据“实施办法”,投入最大的应该是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的完善的听力语言康复中心和大量的专业人员的培训。按照《残联系统康复机构建设规范》的要求,在“十二五”期间,需要加强和规范省、市、县三级听力康复机构的建设。除了继续提高省级听力残疾儿童康复中心的条件和功能,还需实现“一市一中心、一县一班点”的建设目标。按照康复机构三级设置和听力康复中心30%的需求来看,中央和地方财政将投入65亿元,完成这项庞大的基础建设和网络系统的使用,包括设备和场地等。

此外,按照《全国残联系统康复人才培养规划(2005-2015 年》要求,政府还将陆续投入十几个亿的人力资源和学科建设,健全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地)、县(市、区)多层次听力语言康复人才培养工作体系;着力加强听力残疾预防与康复相关学科的人才培养,推动开展听力学、学前教育、特殊教育、言语病理学等实用技术培训。

综上所述,可见为了落实“实施办法”的具体措施,完成《实施方案》的目标,中国中央和地方财政将在“十二五”期间,投入不少于100亿元,用以发展中国听力康复事业,这项举措将加速中国听力学学科的建设、提升听力康复的质量、促进中国听力行业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让更多的听障患者,尤其是听障儿童能及时获得听力康复,才能充分发挥每一个中国公民(无论是健听人士或听障患者)在社会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相关阅读